驻京办主任

作者:王晓方

若干年前,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他不惮于以最坏的用意来推测中国人。虽然这话说有些气急败坏,想想当年还有现在一些人的行径,依然在理。那么对于现在的大小作家,尤其是那些炮制小说的所谓作家,无论以怎样坏的想法来推测他们写作的目的都不为过。哗众取宠者有之;沽名钓誉者有之;浑水摸鱼者有之;更甚者,还端着载道的面孔,一边游荡,一边寻思如何掏走读者口袋里的那几个硬币。
    
  如果以上想法属于偏激的话,那原因在于我读了一本让我近乎恶心想吐的小说,这本小说的名字叫做《驻京办主任》。如果换在三年前,我或许还不至于如此敏感,但在我花很长的一段时间做完关于官场小说的论文后,知道了官场小说是怎么一回事后,再见了这样的东西,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都极为不舒服。如果说王跃文的小说还有些追求的话,那这部小说充其量就是一本字数长一点故事会而已,作者纯粹就是捞点稿费。
    
  粗制滥造的情节,乏味单调的叙述,无丝毫才情的文字,还有那些扁平粗陋的人物形象,可以说所有的形容垃圾小说的词语用在这本小说身上都不为过,它极端考验了我寻找这些词语的能力。让人纳闷的是这样的小说出版社还会出,真是瞎了编辑的眼睛,他就不怕搞砸出版社的牌子,这样书怎么可能卖得出去?上海书展的这个作者的签售我是见过的,场面及其冷清,除了出版社一个傻冒在那儿举着个喇叭像卖菜似的吆喝。他还真以为现在的读者是傻冒,见了一本写官场的小说还装出爱戴的样子?
    
  你说倘若小说有着王跃文那样的对权力密码的深刻洞悉,和略带点诗意的文字,有着周梅森一样对政治架构的思考,绝不至于像如今这样臭。如果说小说还有一个卖点的话,那就是驻京办这个名字和背后的交易,但这绝对不是衡量一本小说价值的东西。滥情、权术、交易等的描述,相对于以前的官场小说没有一样有任何超越。举一个小例子,书中有一段文字:
    
  “别给同一个男人两次伤害你的机会,别相信床上的誓言,别看中处女,但保持纯洁。相信我,男人多的是,比三条腿的青蛙多得多,别轻易说出爱,相信你的直觉,不要招惹别人的男人,除非你非常爱他,并且他非常值得爱。不要招惹寻找与前女友相似,和她母亲、姐姐相似的女人的男人……一个男人只肯喊你‘宝贝’的时候,坚持要他喊你的名字,别干撕照片、烧信、撕日记这样一类三流爱情电视剧中才有人干的事……”
    
  作者评价道:文字清新流畅、细腻,简直像哈姆雷特口中的台词。我实在看不出上面的文字哪点有哈姆雷特台词的影子和感觉,我真怀疑作者有没有看过《哈姆雷特》。至于其他的诸如此类的东西在书中遍地都是,扫兴之极。
    
  我记得很久以前和一个朋友讨论一本小说,他有个比喻,说是书中某个情节像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对于这本小说,假如这本小说是一锅汤的话,那在我看来,它的价值还不如那一颗老鼠屎,起码还是屎,这本书什么也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