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京办主任

作者:王晓方

看了看网上对于《驻京办主任》的评论,大多都是比较负面的,比如说作者文笔不好,比如说作者对于官场的描述过于肤浅,而且很多对于政策的讨论过于官话。也正因此,豆瓣上看过第一部的人还有,到第二部第三部,看过的人就越来越少了。
  
   或许是因为之前没有接触过多官场文化,自己对于官场的了解不多,所以读起来津津有味。第一部是前几年读的,印象深刻的不是官员间的明争暗斗,毕竟中国历史看多了,这些以现代的地方官场为舞台的戏略显缺乏波折。反倒是对于主人公的那种圆滑和在人性底线上下游离争斗的过程印象颇深。
  
   前些日子,偶然间,又把第二部和第三部读了,读完之后才有体会到作者真实写作意图的感觉。这系列的小说,或许没有令人称赞的文笔,或许没有入木三分的人物刻画。但其中对于丁能通这个小人物转变的描写寄托了作者的人生理想,作品所蕴含的现实主义也很有价值。那些没有看完整部书就对书妄加评论的,只能说你只看到了作者力图描绘的一副大油画的一角,而以贪官秘书给作者贴标签的,实在令人不屑一驳,因为你根本去认真看这本书。
  -----------------------------人物描写--------------------------------------------
   整体主线是主人公丁能通在经历肖贾大案之后的转变,对驻京办进行改良,做了很多实事儿,这些正是作者的理想。通读全书之后,大家会发现作者在书中的影子就是顾怀远,这是真实的作者:顾怀远为贪官做秘书,做不得已的事情,虽然在腐败案件被查处之后顾怀远并没有受到什么处罚,但出于对官场腐败的厌恶而退出官场。或许有人会说既然作者对官场腐败厌恶 而退出,那书中为何没有对于腐败的批判。其实,大家都知道对于现行的体制,官场腐败是不可能避免的,既然如此,对于官场腐败愤愤然之后离去正是一种懦夫的表现,正是一种以自己的清高为挡箭牌在腐败面前退缩的表现。那些知道官场腐败和险恶,而依然保持自己的立场,去做实事儿,这样的人才是勇士。丁能通就是坐着力图去刻画的一个凭借自己的“圆滑”去争取在自己的位置上保持住自己的底限的一个斗士,也正是作者的理想寄托。
  
  书中丁能通自己也嘲笑自己是个韦小宝,作者也正是想去刻画这样一个看似八面玲珑,却又自己坚持的官场韦小宝。因为丁能通所处的位置本身就是腐败高发位置,又没有举足轻重的能力,所以作为一个小人物,只能再夹缝中求生存,在腐败的缝隙中争取生存,并且保持自己的操守。
  
  写到这,我突然想到一个词“循吏”。就是说洞悉官场中的那一套,能够明晰政治斗争,并在其中生存,但仍保持自己理想和底限的人。这类人跟“清流”相对。即以道义清廉约束自己,在官场中格格不入,而且大多由于清廉的名声在外,在政治上对其不同意的人就容易失去民众支持。经过分析,很明显地可以看出前者才是具有建设能力的一群人,是我们所需要的人。而我想这里丁能通正是一个经历了风浪,逐渐成熟的一名“循吏”。
  
  跟平时的作家极力地批判官场黑暗不一样,他更想做的是改良,这或许跟作者曾经是官场中人有关,但批判跟提出希望同样具有重要性。
  -----------------------------------现实意义----------------------------------
  除了对于人物的描写,第二部对于房地产发展、实业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的讨论,第三部中对于招商引资发展实业与体制之间的矛盾的描述,这些在其他官场作品中都是见不到的,这也正是作品的现实主义所在。在作者成书之后几年的当下,书中所描绘的经济发展难题不但没有解决,而且逐步恶化:房地产行业不断冲击实体行业,导致传统行业生存环境日渐恶劣,一些原本做制造业的小厂为了谋求自身生存而不得已加入房产业;金融行业暴利吸引更多有才能的人才和有实力的投资,很多中小型的私企很难借到贷款的情况下举步维艰。而最重要的是虽然房地产业和金融产业有用,但本身并不产生任何财富,其过度发展必然对经济造成损伤。而作者就是把这种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官场结合起来,去审视体制和发展之间的关系。
  
  由于作者的官场背景,而且并不是“怀抱远大政治理想官场失意”的背景,不能要求他对于官场的批判刀刀见血,站在作者的角度,去看看整个官场,去看看官场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也未尝不可。

上一篇:江湖,还是江湖 下一篇:官场风云